艺术实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艺术实践 -> 艺术知识普及 -> 正文

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发布时间:2020-10-27     来源:综合办    点击数: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2017年12月17日,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亮相拍场,最终以9.31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以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齐白石文稿并手迹多卷。

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的一幅重要作品,仅这幅画的创作就非同一般。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1951年夏天,老舍到齐白石家做客,老舍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齐白石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齐白石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根据老舍写给齐白石的信件内容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齐白石凭借几十年的艺术修养,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画成了《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画面上没有蛙,而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人们见到摇头摆尾活灵活现的蝌蚪游荡在溪水的源头,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声情并茂,惜墨如金,使人产生无尽联想!

《墨虾》是齐白石成熟期的水族作品,此作未写水纹也没有画水草烘托陪衬,齐白石仅以娴熟的笔墨技法,结合独创的濡墨蘸水,便从容写出虾的结构、动态和透明的质感。齐白石将青虾长钳造型的美和白虾躯体透明的美以"接木移花手段"(白石印文)融合一体,创构出"白石虾",在虾头之上,趁淡墨未干之际,点浓墨少许,使其周围形成自然晕染,墨色浓淡相间;再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

此画作颇具特色,画面单绘虾六只,其余背景尽数省略。虾的数目虽多,却穿插有致,丝毫不显杂乱,显出其构图的高明之处。作者利用水墨的浓淡变化,不仅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也生动地再现了每只虾的结构,及其各异的姿态,精准而不繁琐。体现出了作者对于生活认真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及其运用笔墨的技巧和能力。此图虽然没有任何背景陪衬,却仍能令观者感受到群虾在水中畅游的怡然自得之情,其旺盛的生命力跃然纸上。

湖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2019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邮编:41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