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实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艺术实践 -> 艺术知识普及 -> 正文

长笛作品《里诺圣歌》

发布时间:2022-05-23     来源:    点击数:


长笛作品

《里诺圣歌》


         

PART 01

作曲家简介


 


安德烈·若里维(Andre Jolivet),于1905年8月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的蒙马特区,他的母亲是一位钢琴家,四岁就跟着母亲一起学习音乐,之后又跟随多位老师学习各种乐器。1917年,不过12岁的若里维立志要成为法国喜歌剧院的成员,由此可见年幼的她对于自身的音乐生涯所怀抱的自诩和信念。若里维15岁时就自己构思了一部芭蕾舞剧,此剧的音乐、布景和情节都由他本人设计。


后来他跟随勒夫莱姆(Paul Le Flem)学习,正式开启音乐创作的训练。1929年承勒夫莱姆的引介,若里维结识了二十世纪著名法裔美籍作曲家瓦雷兹,并开始跟随瓦雷斯学习创作长达四年时间,若里维在瓦雷兹身上受益良多,特别在管弦乐配器与作曲方面,瓦雷兹对于若里维的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945年至1959年间,若里维终于完成了幼年的梦想,担任法国喜歌剧院的指挥,自此之后,国内外的演出邀约也接踵而来,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美洲等。1966年,若里维开始担任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作曲教授一职。


安德烈·若里维(Andre Jolivet)有着十分多样的音乐作品和写作风格,他喜欢采用一些无调性和各种东方调式进行创作,运用新奇的合声和音色,创作出独特的音响效果,是一位大胆革新的作曲家。他特别擅长为管乐器写作,同时也为马特诺电子琴创作了很多作品,是一位颇具个性和创造力的作曲家。



PART 02

作品赏析





《里诺圣歌》Chant de Linos


安德烈·若里维(Andre Jolivet)于1944年创作了这首《里诺圣歌》,当初是因为收到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委托,为当年的长笛专业考试创作指定曲目,为长笛与钢琴的版本。若里维在出版《里诺圣歌》这首作品之时就清楚的注明本曲的宗旨:《里诺圣歌》为古希腊葬礼上的一种悲歌,交杂着哭喊和舞蹈的哀歌。透过这首乐曲,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属于古希腊时期葬礼的神秘气氛。本曲以类似于回旋式的奏鸣曲式写成,与古希腊葬礼进行时的那种哀悼、呐喊及参杂舞曲的形式相似,意图再现出古希腊葬礼进行时所呈现的情景。同时它也不仅只是用音乐来描绘当时的场景,在乐曲的最后部分,他试图以和谐的调式音乐来展示人类与大自然之间所产生的某种共鸣和感动,这与若里维的“音乐即魔法”的作曲理念不谋而合。若里维这一生所努力的目标,就是希望可以通过音乐来向大自然取得沟通,进而贴近更为自如广阔的精神世界。

undefined

    


本曲于1944年由著名长笛家朗帕尔(Jean-Pierre Rampal)首演,当时的朗帕尔还只是个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学生,也正因此曲,让朗帕尔一举成名,并获得第一奖毕业。

1945年,若里维将此曲改写为心目中最理想的版本——长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竖琴的室内乐版。若里维非常喜欢长笛这项乐器,因为他觉得长笛的发声方式是最符合自然原理的。事实上,长笛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乐器,在原始社会里,最早的长笛是由中空的骨头或者贝壳做成,人们用气息来赋予它生命,这些纯天然的材质在之后被更加精巧的制作,这也许就能解释为什么长笛这件乐器对于若里维这位崇尚大自然的作曲家是如此的重要。


湖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2019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邮编:410082